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干货 > 做新媒体是如何选题的?所谓“网感”如何培养?

做新媒体是如何选题的?所谓“网感”如何培养?

思想夜话4年前 (2020-11-28)行业干货18533

之前我参加了一个小型的调查记者的交流活动,当时有一个嘉宾顺手推介了一款产品:刷屏APP(好像是,事件久了记不太清楚了),原理就是让各个政商名流入驻到平台中,然后将他们朋友圈所有的内容都搬到APP中去,并且实时更新。

做新媒体是如何选题的?所谓“网感”如何培养?-第1张图片-思想夜话

当然过去好几年了,目前这个项目估计也暂停了,我想应该是没有相关资质,干不了,不然这个思路还是挺有意思的。

不过后来又一款产品,加即刻APP,就是用的类似的思路,但规则放宽了,就是行业群组。把这个行业的人聚集到一起,然后发布一些高度垂直的小众性内容。不过现在好像也没做了,我不太了解原因。

在这些APP出现之前,我喜欢使用脉脉,一款职场社交软件,大家会以公司员工的名义发布一些圈内的秘密。感觉还挺有意思的,然后一些企业高管也被邀请进去,发一些类似的内容。不过现在里面只有HR和猎头了,社交工具变成了招聘平台,我看得也少了。

这里面这些一手消息,就是很做选题很好的来源。其它网站呢,听说有人用的新榜、西瓜助手这一类的聚合性网站,就是把全网的热门文章选出来,然后有的人会用这个做选题,我用过感觉没什么感觉。

最早我做选题就是来源于微博热搜,当你看到热搜,就马上发微博表达一些自己的看法,网友会根据你的内容,给你评论反馈。反复训练,你就能具备鉴别爆款事件的能力。

我总结了一个公式:(事件主体+(事件大小*情绪等级))*事件受众*外部环境=事件热度

比如一个特别的人,明星,做了一件特别的事,负面的,杀人,然后这个明星是像成龙这种,世界知名,而这个时候,吴彦祖和刘德华也先后杀了一个人,那就是一个终极大爆款。

同时如果是救了一个落水儿童,吴彦祖和刘德华最近也救了一个,也是一个爆款,但负面的会更加爆一些。

然后救落水儿童技术含量低一些,如果是在南极救落水儿童,技术含量就高一些,那也能更爆。

事件受众呢,就是成龙是世界知名人物,他做的事全世界都关注,成都市颁布的某个法律,就成都市民最关心,其它地区的可能会没啥感觉。

所以做选题还是应该看热搜,进行长期训练。

我之前经常对接的领导,市网信办的老杨就说,一个优秀的新媒体编辑,要想拥有良好的网感,每天至少在网上逛4-6个小时。我觉得很有道理,而且需要长期坚持。


免责声明:若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;既内容不代表站方观点,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有异议,请联系本站法律顾问:vip@qixiao.top
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qixiao.top/post/13.html

分享给朋友:

相关文章

直播带货小思考:快手主播的带货能力比抖音强

直播带货小思考:快手主播的带货能力比抖音强

这个视频的观点还是挺有意思的,他认为快手的变现能力会高于抖音。因为快手刷到自己关注的人的几率更大,因此博主于粉丝的粘性就会更高。而抖音公域流量比较多,如果你的产品没有很大的价格优势,就很难卖出去。而快手只要主播推荐,粉丝就会信任。 另外快手是记录真实...

互联网产品运营知识图谱

互联网产品运营知识图谱

今天在群里看见群主在分享这个知识图谱,仔细一看确实总结得想尽和全面。不过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需要结合行业来验证,因为这个世界上存在太多逻辑可行,但实际操作却不符预期的事情了。...

2021中国内容机构(MCN)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

2021中国内容机构(MCN)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

MCN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?各家MCN机构在这个赛道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?那些冲破天花板的MCN机构又有什么样的经验可以分享?MCN机构在平台上该如何自处?MCN行业的未来在哪里?克劳悦历时5个月,通过在线问卷调查、实地调研以及深度访谈等方式和国内不同规模、不同关型的MCN机构,如无...

发表评论

访客

看不清,换一张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。